甘肃,作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四大文明交融汇萃之地,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神奇多样的自然地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全世界美术创作的宝库。从彩陶文化到丝绸之路,从敦煌艺术到革命遗址,都为美术创作研究提供了从文化内涵、艺术样式和精神的滋养。

近期,定居兰州的俄罗斯画家冉妮娅,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在甘肃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感染之下,冉妮娅创作出了不少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画展分为“复兴,河西,倒影,回音,符号,家乡”六个单元进行展示,既有对丝绸之路文明的艺术再现,又有对自己故乡文化的深深眷恋。冉妮娅以图像的方式,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表达她的思考与观察。她在绘画创作上是自由而抒情的,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手法的描绘,而是应物象形、随机随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像一首首清新自然的散文诗,表现出质朴、纯真、静谧、辽远的画面氛围,观众也在不知不觉间走入她所营造的美学范式之中。在这片祥和而充满传奇的西部大地,画家冉妮娅留下了自己的脚步,深深地诠释了“艺术无国界”。

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的《陇上行》专栏,本期将着重介绍冉妮娅在甘肃的艺术创作故事,也祝愿她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中继续前行,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悠久的历史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孕育的优秀文化艺术被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下来。在中国生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繁荣兴盛,同时我也用心和眼记录,用手中的画笔向世界讲述她的故事。

我一直被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深深吸引:神秘的彩陶和青铜器文化、甲骨文和三星堆文化、绚丽的石窟壁画和雕塑,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当然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和淡如烟雨的水墨画。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蕴含了和谐精神,表达了宇宙、世界和人类的关系。弯曲的松树、河岸上的小屋、山峰上的云雾——这些优美的景色很好地诠释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古典美学风格。这不仅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审美概念,同时也展现了艺术的融合性。

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我最喜欢去东方博物馆参观俄中书画展览,在莫斯科艺术博物馆欣赏葛饰北斋版画展,聆听东方学教授(EkaterinaSim)的讲座。这些丰富的艺术环境,让我很早就被东方艺术的美学所折服。能到中国学习中国画,是命运给我的一个难得机会。我开始如愿以偿地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各位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画:吴怀信教授的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包健兴教授的人物绘画课,王玉芳教授的中国美术史、中西艺术对比,张玉泉教授的书法课,王宏恩教授的敦煌学与创作,张国荣教授的美术理论,田卫戈教授的中国当代艺术……每个老师给了我不同的思考和创作的启发,在我的研究生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的毕业季,美术学院为我举办了《跨境——从俄罗斯到中国》——俄罗斯留学生冉妮娅个人美术作品展,展示了我创作的水墨、油画、素描、水彩风景等各种题材的作品。

在中国生活期间,我接触到了不少艺术造诣独特的人和不同绘画风格的画家。他们有的忠于传统中国绘画技法,有的则把西方绘画跟中国传统相结合,有的把传统绘画当基础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俄罗斯,东方的艺术是异国情调,而在中国,西方油画已经是艺术创作重要的一部分。有些艺术家先是创作油画,等到上了年龄,他们又开始转变为画水墨画,让作品充满灵性和沉思。不得不说这就是艺术,也是艺术家的奇特禀赋所在。

俄罗斯画家、哲学家尼古拉·罗里奇(NikolaiRerich)曾经说:“物质和精神是单一现象的两面”。我觉得就是中文所说的“中西结合”,在中国社会成了一种文化:中西结合的治疗,中西结合的餐厅和食物,已经有了自然且稳定的表达。我尝试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不同文化的特点,努力使我的作品体现东方的哲学和写实的造型。我喜欢在艺术环境里进行交流,认识新的艺术家能使我的绘画创作受到启发。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认为像孩子一样不断学习是使人进步的重要条件。

甘肃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多样的大自然风貌:从戈壁到草原,从沙丘到雪山,从森林到石林。大自然的景色和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给我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带来了丰富的灵感。我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作品,至今已画了十多年,一百多幅画,这些画分为:复兴、河西、倒影、回音、符号、家乡六个主题。每个主题有特殊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共同点——讲述了一位外国女画家是如何在中国的生活里找到自我的。

中国西部色粉笔58x84

早晨的木兰花水彩80x55

春天的马蹄寺色粉笔50x65

去河西走廊旅行,研究古城的历史,使我越来越喜欢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我不止一次被莫高窟、骆驼古城遗址等地深深吸引。我试着想象,一千多年以前,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不同的民族,他们之间通过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等各种方式创造自己的文化。丝路商队不仅携带丝绸和瓷器,同时在往来中连接着民族和文化。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里曾是古代的世界文化中心。

我已经去了好多次河西,而最难忘的是年西北师范大学组织留学生参加的第一次甘肃旅行。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国西北的看法,它为我打开了丝绸之路,走进了莫高窟这座文化宝库。在整个过程中,我的心里充满着美的感觉,享受着动人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则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空虚。这样的印象形成了系列绘画作品的主题。

我的作品《在路上》(年)和《穿越时空》(年)的风格跟中国传统绘画有相似的地方。作品有中国画的特征:单色画、层次感、留空白、无表达固定的地方和时间、有多种含义的形象。同时,在体现风景的部分,我将树和石头处理成素描的立体感。我选择的材料是天然棕色粉颜料,这是从乌贼或者墨鱼的体内提取而成的。这种材料可以使技法表现的很丰富,可以干画也可以在湿纸上绘画,善于描绘出富有表现力的线条。通过用不同的画法,可以将西方与东方的审美融合在一起。

我用历史遗迹来描述永恒与时间的主题,用丝路古城的形象想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感觉。遗址是人们精神变革之路的象征。我希望作品不仅是展示过去,而要更多丰满今人的精神世界。

穿越时空-1棕色粉笔57x87

穿越时空-3棕色粉笔57x87

在路上棕色粉笔45x60x5

河西主题讲述了关于甘肃的风景。我是一名风景画家,风景画对我来说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印象、思想和情感。作品同时描述了中国西部美丽和具有特色的地方,其中的几幅我想给大家讲一讲。

古城遗迹会经常出现在我的画里,表明了我对历史的思考。有人说“文化遗址是内心和精神的转型之路”,我的作品《玉门》和《回忆》就是取材于历史遗址。玉门关曾是中国古代的边关,是汉武帝下令所建。听说和田美玉就是通过玉门关进入中国内陆的。当年李白通过一首《关山月》来表达艰苦的岁月,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有同样的内涵。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每次看到这幅作品时,当时的创作的情景就依稀浮现在我眼前。。

长城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旅客习惯欣赏的是北京那里的长城,美丽而雄伟。而我认为,在甘肃,人们更能感受到长城的历史价值。第一次旅行的时候,甘肃境内的长城让我十分惊讶,不光有明代的长城,还有秦汉时期的长城遗迹。看到的那些像是风化了的土丘,当地人告诉我那就是汉代的长城,我感到非常震撼。长城的建筑特点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里的长城是用当地的沙子、干草和泥土混在一起,然后夯筑而成,显得分外具有历史的厚重感。甘肃长城段拥有各种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意识到广阔的西北地区原来孕育着如此丰富的艺术元素,因此,我创作了《长城》和《中国西部》两幅作品。

古代城市的故事往往会激发我的想象力,我会把我所读到的历史信息,融入作品之中。黑城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古城之一。在元代,黑城是河西走廊重要的驿站,在14世纪,它的历史突然中断了。这座城市被认为迷失在沙漠之中。曾经无数的考古工作者梦想能找到它。我对这里也充满了梦想!年,我把我梦画了出来——《黑城的天空》,沙漠景观让我充满了对色彩和对未来的思考。

张掖丹霞彩虹色粉笔50x65

沙漠的秋色色粉笔50x65

黑城的天空色粉笔50x65

通常,住在国外的人会被怀旧的感觉伴随。但是,真正的艺术品能带来和谐、美丽、团结的文化融入感。

石窟艺术就是其中的例子之一。中国石窟是古代的佛教圣地,因为佛教文化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所以甘肃成为石窟遗存保存最多、最丰富的省份。我多次参观了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天梯山、庆阳北石窟寺以及马蹄寺。它们都逐一出现在我的创作中——《莫高窟的回忆》、《春天的马蹄寺》、《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

在我的作品里,石窟成了不同文化的共同点。鲜为人知的是,俄罗斯东正教最早是从拜占庭传过来的。在古代,东正教也会建造石窟,石窟曾是东正教的第一种教堂形式。在《铃声响起》这幅作品里,我描绘了代祷修道院教堂,它的精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作品《克里米亚石窟教堂》(年)也被收录到《世界石窟》的系列合集中。

石窟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尽管文化有差别,但艺术让我们更加靠近。对我来说,虽然中西文化不同,但在普通生活中则有相似之处。我被中国西部辽阔的大美之境所吸引,却又在骨子里不知不觉寻找着某种与家乡的相近之处,在俄罗斯创作时又反之亦然。好似两种景致的交相呼应,境由心生,于是就流露出了有趣的“倒影”。

铃声响起色粉笔90x60

天水麦积山棕色粉笔x90

帕米尔的记忆色粉笔x90

高昌门色粉笔50x65

克里米亚石窟色粉笔58x84

石窟是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的综合体。但是我还想再加一个条件——自然景观。由于后一种条件,每个石窟就会显得独一无二。庆阳北石窟寺之行原本在我的计划之外,但没想到此行趣味盎然。北石窟寺中间窟门前两侧有守卫的雕塑,雕塑的动态姿势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让这两尊雕塑成为北石窟寺的形象代表。佛像的造型和永恒的感觉给了我绘画的灵感。我用北石窟题材画了一组《回音》系列油画作品。通过《冥想》、《谦卑》、《忍耐》等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表达出人与人、个体与其他的关系。在作品《关系》中,有抹绿色调是宇宙和未知能量的象征,这样的色彩象征让世界与人类更加和谐。通过作品向观众表达:存在主义的画作内容与深度沉浸的个人内心世界。

忍耐色粉笔50x65

关系油画90x60

冥想油画60x50

甘肃省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彩陶文化、汉唐丝路文化珍品和佛教艺术瑰宝是甘肃省博物馆的三大展览内容。我给学生讲美术的时候,经常会带他们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与学生研讨装饰艺术的时候,我们会去参考远古时期的彩陶及其纹饰。甘肃彩陶简洁而美丽,图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些奇妙的彩陶几何图案,给了我新的灵感与创作动力。甘肃省博物馆保存了独特的彩陶珍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出土于秦安大地湾遗址的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黄河流域先民的艺术造诣让我惊叹不已!我通过研究中国和俄罗斯学者的著作,撰写发表了《甘肃省的彩陶》,在俄罗斯举办了主题讲座,向俄罗斯的孩子们介绍了中国的远古文化艺术。在这基础上,我产生了举办“中国彩绘陶瓷”为主题的国际儿童绘画展的想法,展览在两个国家不同的城市举行,共有多名儿童参加。这个国际项目被称为《心之绘旅》,我很希望将来能继续举办俄中青少年美术展览。

祖影彩色粉笔45x60

圆方符号彩色粉笔45x50

发光彩色粉笔45x60

如今,我在兰州已经生活了十年有余。在此期间,我亲眼看着这座城市变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充满了绿色。穿城而过的黄河和郁郁葱葱的白塔山,是我对这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我从踏入兰州时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它在我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兰州已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乡。悠久的历史和它在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地位,逐渐被我所了解。建于多年前的中山铁桥,曾经承担起人们东来西往贸易的功能。至今,兰州还保留着羊皮筏子的制作技术,孩子们可以通过学做羊皮筏子,感受古代人“吹牛皮、过黄河”的有趣过程。这部分作品创作令我最感到满意的是在俄罗斯风格的景物结合兰州市内及郊外的呈现。作品里充满温暖和光明,空远与清新。在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中,家是所有希望和愿望的源泉所在。兰州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是存在和慰藉的象征。

生活在兰州,我不仅仅找到了创作的主题,也让我的生活充满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激励着我,《美的追求》也是新丝绸之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会继续启发我的创作之路。《美的追求》画作反映了我的内心世界,存在和时间的经历,讲述着我的故事。我希望它们也会在中国观众们的心中得到回应。

晴天的白塔山水彩55x40

兰州水车水彩30x15

牡丹水彩55x40

丁香花水彩30x15

叶夫根尼娅·考斯特琳娜(EvgeniyaKosterina),中文名冉妮娅,是俄罗斯当代画家,长期生活在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是一位融入中国艺术的美术创作者,也是一位新时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使者。叶夫根尼娅在作品中,把俄罗斯传统美术跟中国绘画融合,俄罗斯绘画体系和中国环境的结合,形成了她个人独特的风格。她的绘画风格包括东方哲学心理的宁静状态,俄罗斯色彩明亮以及鲜艳表达。我想确切地说,在冉妮娅的作品里,大自然是创作过程中最鲜活的伙伴,反映出生命与永恒、人与自然、时间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的哲学主题。

AlevtinaSperanskaya

中文名:阿莉娅

兰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策划|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feihaimaz.com/dwwzls/1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