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修养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本文共字,阅读约15分钟 您已阅读·分钟 0年 3 月 7 日 周一 壬寅年二月初五 ·教育箴言·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美?布鲁巴克 资源介绍本号以中国大陆教材为基础,提供相关资源,该资源由热心一线教师甄选汇集而成,乃公益行为,旨在为急需教育资源的朋友提供便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水平有限,如有错漏,请批评指正。 公益课程链接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制 家庭教育 教师修养 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 本类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学校.教师修养学校.教师修养.日常工作案例 小学生一至六年级“期末评语” 教师宝典_小学生期末评语大全(含1到6年级)期末评语给全班每个学生写一首诗小学班主任期末创意评语 99条期末学生评语,写期末评语不用愁! 00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案例9篇 00小学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案例1篇 00小学数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案例10篇 00小学英语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案例10篇 00小学科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案例 00小学美术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案例7篇 00年体育工作及教师个人体育工作总结案例8篇 统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 统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ppt 人教版数学一至六年级下册ppt 人教版道法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案/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教案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4-8单元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文)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3单元教案(识字)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数学一至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英语一至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至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至六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一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三至六科学工作总结 学校.教师修养.教师基本技能 备课 教师备课的建议 教师备课三个新理念及四个技巧 教师备课的误区 教师备课的八个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个只能够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 ()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 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预设: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3.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三、小练笔 作者写的天空和地球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奇妙之美,你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板书设计: 、这个奇妙的世界 天空 奇妙总—分—总 地球 3.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知识目标:会写本课1个生字,两条横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明确“波涛澎湃”的读音,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吗? .你们看,这就是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惊涛拍岸。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请大家齐读题。 3.(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看完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多种多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海藻嗡嗡啾啾 宁静闪烁肌肉峡谷细胞蕴藏储藏打鼾波涛澎湃窃窃私语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的书写。 三、略知大义。 同学们,海底对我们来说,一直是非常神秘的世界,大家想不想化身为潜水员,到海洋深处去看一看啊?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概括,第一段:黑中有光;第二段:静中有声;第三段:动物的活动方法多;第四段:植物差异大;第五段:矿产资源丰富。 四、总结: 大家要学会利用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梳理文章脉络。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文章,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海底世界这么丰富,你想去看看,去听听吗?那么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全班交流。 二、顺学而教,感受语言 1.黑中有光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仍然)原来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波涛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样光线十足,越往下越黑。 ()海底有光吗?你来读读相关句子。同学们,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出示发光器官的鱼。播放发光水母。 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静中有声。〉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海底有什么声音?三个同学读。 ()师顺势引导:“谁能够对他们的朗读提出建议和批评?”感受“窃窃私语”。 预设:应该轻声读,因为他们在窃窃私语。 ①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②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③句子对比: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④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我想再读这句话,你会读的更好。 (3)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你能继续说一说吗? 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静,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格样的声音,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3.动物活动方法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中心句 ()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3)他们的活动方法是什么样子的? 小海参:慢,哪里看出来的?只能,4米,太慢了,真替她着急,你再来读读。 梭子鱼:快,几十公里,比火车还快,你来读读,把他速度快的特点表达出来。 章鱼与乌贼:利用反推力 贝类:“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地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抓住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个“巴”字,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些贝类紧紧地抓住船底,生怕自己被落下,多么可爱啊!“免费”字,形象生动写出了贝类的运动状态,感受贝类的聪明,怡然自得。 (4)你还知道海底那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吗?出示龙虾,吸盘鱼的图片。 师总结:说的真好,海底的动物种类上万种,他们的活动方式也是千姿百态,置身其中,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植物差异 请学生说一说海底的植物有哪些差异。 从颜色;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师总结:多种多样的植物,把海底点缀成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5.矿产资源 出示段落。有哪些资源。加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介绍推荐《海底两万里》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静中有声 物产丰富动物活动方式多样 植物差异大 矿产资源丰富 4.火烧云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3-6自然段。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feihaimaz.com/dwwzfb/10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录取通知书收到了吗武大又来送书了
- 下一篇文章: 撑死在厦门的美食攻略,从头吃到尾至少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