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现代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于年离开大陆后,思念故乡之情一直萦绕于心,这其中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吃”——“我如今闲时沉思,北平零食小贩的呼声俨然在耳,一个个的如在目前。”几十年中,梁实秋不断回味故土的美食,并形之于笔墨,这其中除了他家乡浙江钱塘、居住多年的北京外,就是他旅居四年的海滨城市青岛。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校长杨振声广招才俊,梁实秋被拉来做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四年的青岛旅居,印象非常之好。他在晚年写的《忆青岛》一文中,历数南北各地优劣长短之后说道:“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而青岛不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它的海鲜、菜果和饮食也给美食家梁实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小品文集《雅舍谈吃》和《忆青岛》等文章中多有提及。

他在《忆青岛》中这样说道:“说来惭愧,‘饮食之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总是不能忘情口腹之欲。青岛好吃的东西很多。牛肉最好,销行国外......厚厚大大的一块牛排,煎得外焦里嫩,切开之后里面微有血丝。牛排上面覆以一枚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几根炸番薯。这样的一份牛排,要两元钱,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

在《雅舍谈吃·烤羊肉》中又追述道:“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可巧厚德福饭庄从北平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我灵机一动,托人在北平为我定制了一具烤肉支子......我的支子运来之后,大燕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葱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细嫩而甜,吃得皆大欢喜。”

当然,最为梁实秋津津乐道的还是青岛的海鲜。他曾经在诸多文章中提及“西施舌”,在《西施舌》一文中说:“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顺兴楼席上,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润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在《忆青岛》中他是这样说的:“青岛的海鲜也很齐备。像蚶、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地方,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

以清汤氽煮为上,不宜油煎爆炒。顺兴楼最善烹制此味,远在闽浙一带的餐馆以上。”也是在青岛的顺兴楼上,梁实秋先生还吃过一次“乌鱼钱”,他在《雅舍谈吃-乌鱼钱》中这样写道:“乌鱼就是墨鱼,俗称乌贼,不是我们这里生产乌鱼子的乌鱼。俗为乌鱼蛋,因为蛋字不雅,以其小小圆圆薄薄的形状故称乌鱼钱……

有一年在青岛顺兴楼饮宴,上了这样一碗羹,皆夸味美,座中有一位曾省教授,是研究海洋渔产的专家,他说这是乌贼的子宫,等于包着鱼子的胞衣,晒干之后,就成了片片的形状,我这才恍然大悟。”他还说:“我曾在大雅沟菜市场以六元市得鲥鱼一尾,长二尺半有奇,小口细鳞,似才出水不久,归而斩成几段,阖家饱食数餐,其味之腴美,从未曾有。”一顿黄鱼韭黄饺子也让他啧啧称奇:“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漂着少许鸡油。大家已经酒足菜饱,还是给吃得精光,连连叫好。”这段经历被他写在《雅舍谈吃·饺子》中。

鱼肉虽美,但不能餐餐都吃,青岛地区的菜蔬和水果也引起了梁实秋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feihaimaz.com/dwwzcs/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