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年度综述

、年,接踵而至的外部压力对网络文学造成了强烈冲击。不过,网络文学并未如影视业、游戏业一般进入“寒冬”,而是“挖洞积粮”,这显示出强韧的内驱发展力和抗压能力,其根源在于成熟的粉丝经济,是凝聚“集体智慧”的巨大力量,是广泛的参与性文化。

网络文学—:在“粉丝经济”的土壤中深耕

邵燕君肖映萱吉云飞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学批评》年第1期。)

、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是相当严峻的两年。外部压力接踵而至:IP遇冷,监管趋严,多维娱乐(如短视频)分流,汹涌而来的免费模式又对作为网络文学根基的VIP阅读收费模式构成猛烈冲击[1]。不过,网络文学并未像影视业、游戏业那样直接进入“寒冬”,而是退守一步,“挖洞积粮”。这充分显示了,经过20年的独立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具有了相当强韧的内驱发展力和抗压能力。

网络文学向纵深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成熟的粉丝经济。在男频,主要表现在“本章说”功能发挥出凝聚“集体智慧”的巨大力量;在女频,主要表现在“磕CP”形成的广泛的参与性文化。

一、男频:“本章说”催生无数“金圣叹”

“本章说”是起点中文网于年2月在起点读书APP上线的评论功能(随后,阅文集团的QQ阅读、起点中文网PC端以及纵横中文网、掌阅阅读也上线了类似功能)。它借鉴了二次元网站的弹幕功能[2],读者可以在任何一行文字下点评,也可以在别人的文字下点评。这一“弹幕阅读”机制,复活了中国古代的“批注点评”传统,把“金圣叹们”带进了网络空间,也把网络文学自创生之日起就极其重要的书评功能带进了移动时代。

“本章说”上线两年多来,已经对网文生产方式产生极大影响,很多作者和读者都表示,已经离不开本章说了。通常在新章节更新半个小时左右,就会有第一批本章说星布其间,对于后面的读者来说,看评论成为看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追的是一篇特别烧脑或晦涩的文,人们往往需要看本章说才能看懂,那些为人们解惑的“老白”,被尊称为“课代表”。这些评论极大概率会被作者看到,不少作者表示,“离开本章说简直不会写书了”。他们不但随时要看反馈,甚至在写文时就预期“此处应该有掌声”。可以说,“本章说”把移动互联网的媒介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甚至把书粉群体的情绪都内嵌于网文的节奏中。[3]

《诡秘之主》第一章本章说

除了凝聚集体智慧外,“本章说”还解决了网络文学提升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大众”与“小众”、“老白”与“小白”的关系问题。以往,因为怕“小白”们看不懂,作者必须把文写得很浅白。有了“本章说”局面大为改观,“小白”们get不到深意没关系,有几个“金圣叹”做“课代表”就可以了。作者尽可以简约、含蓄、留白、草蛇灰线,他们的“作品”与那些层层叠叠的批注,共同组成一个“开放的文本”。

正是“本章说”这样极高黏性的粉丝文化,使网络文学有能力抵抗由业外资本发起的“免费模式”冲击,将之收纳为收费模式的补充形式[4]。“老白们”已经不是被动消费的用户,而是高度参与的粉丝,从“粉丝共读”到“粉丝共创”,他们的刚需已经从“可读的文本”提升至“可写的文本”——当年罗兰·巴特只能“纸上谈兵”的理论设想,终于在中国最普罗大众的网络文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本章说”为相对小众的“特色文”的发展提供了肥美的土壤。以往,更多靠个人坚持的一意孤行,有了更切实可感的陪伴呼应。几位个性鲜明的作家更加放飞自我:猫腻的《大道朝天》清淡得不食人间烟火;冰临神下的《谋断九州》从头到尾都在造套路的反;烽火戏诸侯的《剑来》尽逞才子性情;愤怒的香蕉的《赘婿》继续第八年的“苦更”,为他心目中的“名著”练笔;更年轻的沁纸花青把《心魔》写得像先锋小说。对于以写作为志、为乐、为饭碗的职业作者来说,网络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他们尽可以在铁粉的支持下从心所欲,“规矩”则在时时互动的趣缘共识间。

猫腻《大道朝天》

“特色文”之外,各类型文向精品化方向的发展也得到了“本章说”的有力支持。几部高口碑的作品,如《牧神记》(宅猪,东方玄幻)、《秦吏》(七月新番,历史文)、《大道争锋》(误道者,修仙文),都在原有的套路上多走了几步,圆熟的基础上各有微创新。

“本章说”也为“梗文”提供了极佳的“玩梗”空间。在这里,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更为平等,作者在文中埋梗、抛梗,读者在本章说接梗、玩梗。读者不再是“课代表”而是“小伙伴”,不再是“点评”,而是“吐槽”,更符合弹幕的画风,双方共同完成着网络话语的创造更新。

“梗文”在年左右出现(标志性作品:国王陛下《从前有座灵剑山》),在年前后形成爆款,如《大王饶命》(会说话的肘子)《顾道长生》(睡觉会变白),“本章说”固然功不可没,但背后更深刻的成因,在于网文内部发生的代际更迭和“泛二次元”转向,“苦大仇深”的“屌丝的逆袭”模式,被“玩梗”“吐槽”的日常向、欢脱风取代[5]。最自觉表现这一转型的是爱潜水的乌贼的《诡秘之主》,这部小说不仅在话语风格上,更在世界设定和人物设定上呈现了这一转型,并主动与前代网文形成对话关系,堪称一部具有时代气象的作品。《大王饶命》和《诡秘之主》也分别是、年“本章说”评论数最高(都在百万条以上)的作品。

会说话的肘子《大王饶命》

二、女频:CP拯救IP

作为“女性向”网文大本营的晋江文学城至今没有上线本章说,不过,这里有更具生产力的粉丝文化:磕CP[6]。

CP(Coupling)是个动词,强调配对的行为;“磕”更是个动词,强调对配对行为的上瘾性质。从强调代入感的言情模式,到隔岸观火的“磕CP”(通过想象角色之间的配对关系中获得情感满足),网络一代女性的情感结构和满足方式已经发展重大改变,在“女性向”这个“亲密关系的实验场”[7]里,正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性别革命。

如果追溯“女性向”网文的发展历程,CP关系一开始就是核心要素,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蛰伏”于传统的言情故事模式内。明确以CP关系为结构的小说出现并形成潮流,还是近几年的事(标志性作品:墨香铜臭的《魔道祖师》,年)。这背后也与网文的“泛二次元转向”有必然关系。根据东浩纪的数据库理论[8],在基于“人工环境”的二次元创作中,角色上升为作品中心,并且可以脱离作品环境独立行走,人工环境数据库为角色的人设提供了充足的萌要素,也方便作者构建CP组合,以及读者进行具有同人二次创作性质的“磕CP”想象。

东浩纪《动物化的后现代》

“磕CP”不仅局限于网文圈,而是与年以后兴起的“饭圈文化”连为一体,成为支撑娱乐业的最雄厚的粉丝经济力量。与“男频”不同的是,“女频”IP运营中,“书粉”和“剧粉”有相当大的重叠度,网文、影视剧中的“角色CP”与偶像演员间的真人CP也常常是被“同磕”的对象,由此实现了“粉丝经济的产业化”——这正是以阅文集团为代表的男频网站希望实现的目标。

正是因为女频IP的根须深扎于粉丝经济的土壤中,故能遇寒冬而不倒,并时有惊人绽放(最有代表性的是根据《魔道祖师》改编的电视剧《陈情令》,在年暑假,亦即“限古令”和国庆之间,成功播出,引发饭圈女孩的磕CP狂潮)。同在IP寒潮下,晋江年的影视版权收入是VIP付费阅读收入的2倍多,而阅文的版权运营收入则低于VIP付费阅读收入[9]。可以说,在女频,是CP拯救了IP。

如果不了解CP文化,就很难把握—年的女频创作的潮流(PEPA的《我嗑了对家X我的CP》可作为科普文,长佩文学,)。因为最火的、孕育了所谓“四大流量”的红文——《AWM[绝地求生]》《破云》《碎玉投珠》《伪装学渣》——都是以CP为中心或被当作以CP为中心来“磕”的小说。“四大流量”的说法,是对娱乐圈“流量小生”称号的戏仿,指的是四部小说的主角祁醉、严峫、丁汉白、贺朝。他们被称为“四大骚攻”——这里的“骚”,是“骚话”的意思,即直截了当“撩人”的情话。这些“骚话”成为了书粉们反复玩的“梗”,有的甚至出圈成了“流行梗”。而“玩梗”的社区主要不在书评区而在饭圈女孩追星的微博,“网文圈”和“饭圈”在这里被打通了。

漫漫何其多《AWM[绝地求生]》

和男频一样,女频也自年之后兴起“梗文”的潮流,这与“玩梗”成为网络一代日常生活方式直接相关。互联网使人类话语生产和传播的频率大大增加了,日更的网文在敏感地吸收最新语料的同时,也在不断生产着新语料。“梗文”的出现以及各类型文中遍地存在的“玩梗”现象,不但构成了网文的新潮流和新话语风格,也作为“文字的艺术”,为网络话语做出了专业性贡献。

那些被读者认为“很好磕”的小说其实未必完全以CP为中心,有的也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比如北南的《碎玉投珠》可以当作玉器古玩的行业文来读,玉雕世家传人丁汉白的“骚话”说得精雕细琢,轻拢慢捻抹复挑,堪称“雅骚”;老牌大神淮上的《破云》是一部IP向的刑侦文,将cult血浆片风格的小众“邪性”转换成大众可以接受的硬核悬疑,警官严峫的“骚话”完全可以理解为突出人物性格的语言风格;墨香铜臭的《天官赐福》是继其《魔道祖师》之后又一部引发大量同人创作的作品,除了打造出一对极具萌属性的“花怜”CP外,也是一部成长寓言:被百般护佑的天之骄子一旦落入凡尘如何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念?面对那些平常的善、平庸的恶,如何保有天赐的真诚和善良?在这一向度上,《天官赐福》与《诡秘之主》相似,都是刻有一代人“精神标记”的作品。

墨香铜臭《天官赐福》

在“磕CP”“玩梗”之外,女频文出现的另一创作新趋向是“玩世界观设定”。在以往的女频小说中,爱情基本是唯一的主题,不管什么世界设定都不过是谈恋爱的背景,“爱情法则”才是绝对的“万有引力”法则。但在近年的创作中,世界设定本身是否严谨有趣越来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feihaimaz.com/dwwzcs/1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