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休渔季餐桌鲜不断明日12时起我
明日12时起我市进入休渔期:休渔4个月26年来最严 4月29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海洋伏季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所有休渔渔船于5月1日12时前进入船籍港或指定渔港停靠休渔,切实做到“船进港、人上岸、港规范、网入库”。渔业港口经营人违反相关规定的,可处最高50万元的罚款。这是山东省史上最严伏季休渔管理规定。 揭秘 史上最严休渔规定严在哪 伏季休渔期,我市将严格执行船籍港管理、转港申请批准、渔业执法协作、船厂巡查、统一处罚标准、违规渔船黑名单、行刑衔接、执法全过程记录、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市海洋渔业发展局副局长王晓训介绍,该制度是今年伏季休渔管理工作中的刚性要求,既是红线,也是底线,任何个人、团体都不允许越过红线,突破底线,非法从事海洋渔船捕捞作业。 今年的伏季休渔管理规定,为什么会被称为山东省史上最严规定呢?王晓训做了一番解释。 “大家知道伏季休渔从年开始进行到现在,已经进行了26年。今年山东省包括青岛市的伏季休渔管理制度比往年都要严格。”王晓训介绍,今年的1月28日省人大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法律,是《山东省规范海洋渔业船舶捕捞规定》。之前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布了一个通告《山东省严厉整治海洋涉渔捕捞违规违法的十二条措施》。这一个法律、一个通告,比以往任何的时候都要严厉,特别对伏季休渔。 今年是《山东省规范海洋渔业船舶捕捞规定》实施的第一年,伏休制度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伏季休渔的目标更高。例如将所有休渔渔船于5月1日12时前进入船籍港或指定渔港停靠休渔,切实做到“船进港、人上岸、港规范、网封存”。原来的规定只有三条,“船进港、人上岸、网封存”,今年又增加了一个“港规范”。“港规范”就要求要以港管船,特别是对渔港所有人、渔港管理人员和渔港使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如果你在这个渔港里出现了违规行为,或者为违规的渔船提供卸货和加油、加水、加冰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最高可以处以50万元以内的罚款。” 其次是今年的休渔管理制度更严。“原来我们有‘网收藏’的规定,我们有的区市网收藏是因为网没地方放,可以在船上把网通过一套装置锁定在船上。但是今年新规规定,网具必须要拿到岸上来,必须从船上卸下来,不允许在船上进行封存。在禁渔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船携带禁渔期禁止作业的网具,如果违反这项规定要根据情节罚款1万元到5万元。” 再就是违规以后处罚会更重。“比如说我们的渔船,船名号或者渔船标识进行遮盖、涂改、伪造、转让、拆卸的,违反以后要处罚5万元到20万元不等,这个严厉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今年的伏季休渔制度跟往年比已经是非常严厉,比往年管理要更严,目标要更高,处罚也更重。希望所有的渔民朋友一定要遵纪守法。” 行动 保护海洋资源打出组合拳 “保护好我们的海洋资源,让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休渔最终的目标。除了休渔制度以外,青岛还有一整套的组合拳来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王晓训说。 首先要严格控制捕捞量。近几年我市存在一个过度捕捞问题。过度捕捞主要是渔船的数量过多。我市下一步重点就要压减渔船,实行减船转产,要确保渔船的数量只减不增。通过减船转产,减少渔船的数量,也减少捕捞量,减少捕捞强度,达到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我市还要全面禁止禁用违规渔具,加强对违规渔具的执法检查。所谓违规渔具,特别是小网目尺寸的,小于规定网目尺寸的,大家都叫它“绝户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尤其严重。还有一种电鱼、毒鱼、炸鱼,号称“电毒炸”,这些作业方式也对渔业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对这些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市海洋渔业发展局要加大打击力度,违反了刑法以后要进行刑事处罚,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刑事处罚。 此外,我市要开展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通过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特别是濒临枯竭的渔业资源得到恢复。近3年来,我市在胶州湾、灵山湾、古镇口湾、鳌山湾、崂山湾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主要品种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金乌贼、褐亚鲆、许氏平鮋、鲢鳙鱼等,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累计放流水产苗种30亿单位。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通过增殖放流,有一些特定的渔获物明显比以前恢复得更快更好。比如说金乌贼、螃蟹、鲈鱼等等,这几年捕捞量明显增多。 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大河表示,去年休渔期间,我市海陆共出动执法人员1.9万人次,执法船艇艘次、航行2.6万海里,检查渔船1.6万艘次。查获违规作业渔船艘、涉案渔获物0.6万余公斤,没收网具数量3.5万余套,罚款万元。 为接受广大市民群众的监督,我市专门在市海洋渔业发展局设立伏季休渔监督举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另外,沿海各区(市)渔业主管部门也对外公开举报电话。欢迎广大市民对涉渔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实名登记举报的,经查证属实的,将依照《鼓励海洋伏季休渔违法违规举报和实施奖励制度(试行)》,予以奖励,并对实名举报实行严格保密制度。 今年伏季休渔期,我市执法机构共部署11艘公务船、多名执法人员,布置在青岛公里的海岸线上,严防61个渔船码头和停泊点。 应对 四招保障市民水产品供给 伏季休渔以后,市民的水产品供给怎么保障呢? 王晓训介绍,保障水产品供给是硬任务、硬指标,必须满足市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其实非休渔期间,青岛水产品中捕捞产品占不到30%,养殖水产品占比超过70%,在这70%多的养殖水产品里面,贝类产品大约还要占70%。 这不到30%的捕捞产品,休渔期间就没有了,怎么能填补这个空缺?市海洋渔业发展局有四招应对。 首先要加大冷库冰冻水产品的投入量。在这之前,我市对一些冷库,特别是冰库里面储存了一部分水产品,休渔期间这部分水产品将有序按比例地投放到市场,填补市场上的空缺。 其次是加大养殖鲜活水产品的投入量。为了满足伏季休渔期间市民对水产品的需求,我市积极创新渔业养殖模式,研发推广优质水产苗种,有效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拥有深海抗风浪网箱个,自年起试点开展“南鱼北养+灯光诱饵”网箱养鱼模式以来,先后在休渔期间为市民提供大黄鱼、真鲷(红加吉)、鲈鱼等优质海水鱼近万公斤,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南鱼北养”模式,力争为市场供给50万公斤鲜活海水鱼。 我市现有23个海洋牧场,以底播养殖和筏式养殖为主,总面积达到1.2万公顷,是山东省海洋牧场最多的城市,大概占山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的40%。养殖品种主要是海参、鲍鱼等高端海珍品,可以确保在休渔期间市民的需求。 再就是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我市现有作业远洋渔船艘,作业海域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并与缅甸、加纳等10个国家建立合作项目,捕捞品种丰富,每年约有6万吨自捕金枪鱼、鱿鱼等水产品回运青岛,从而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水产品消费需求。 最后就是可以进口一部分水产品,这也是补充市场的一种渠道。“总之,休渔四个月时间,市场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鲜活的小鱼小虾可能少了,正常的水产品供应能得到有效保障。”王晓训说。 蛤蜊、海参、黑头鱼……伏季休渔期间我市大量养殖海产品陆续上市 休渔不休鱼餐桌不缺鲜 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青岛将迎来长达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渔民禁止出海捕捞后,本地养殖的小海鲜都有什么?早报记者探访岛城多处海洋牧场及养殖基地发现,各种海鲜将陆续收获上市,丰富市民的餐桌。 探访1:西海岸新区 深海网箱鱼丰富餐桌 “为满足伏季休渔期间市民的餐桌需求,每年4月中旬,我们从福建采购的花鲈、大黄鱼、加吉鱼、包公鱼等优质活鱼数量超过10万尾,全部投入海洋牧场深水网箱进行规模化养殖,大约2个月时间,预计年产量达到20多万斤。”鲁海丰集团办公室主任汪显刚介绍,作为岛城最大规模的海洋牧场,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在稳定本地海产品养殖品种规模基础上,围绕大黄鱼、花鲈、加吉鱼等市场认可度高的南方养殖品种,南北接力养殖,打造青岛市深海养殖体系,将南方优质鱼引进北方市场,壮大深水网箱养殖规模,丰富岛城水产品供应。 汪显刚表示,深海网箱的环境与大海没有区别,平时这些鱼也不靠投饵喂养,加上海洋牧场所在的位置海水不停地流动,这些鱼需要不断地在网箱内游来游去,几个月下来,肉质就变得紧实,接近于纯野生鱼的品质。 记者了解到,从年5月份起,青岛市7家养殖企业从福建采购大黄鱼、加吉鱼、鲈鱼等海水鱼类26万尾,放置到大网箱中进行养殖,还在国内首创太阳能发电“灯光诱饵”设备并安装于网箱中,利用水下集鱼灯吸引自然海域的浮游动植物和小鱼、小虾等聚集于网箱内,模拟野生环境供养殖鱼类追逐捕食。经过3-5个月的“野化养殖”,鱼肉紧实无土腥味。按照计划,至年,力争深水网箱养殖数量达到个,年产量达到万公斤,年产值2.4亿元,成为青岛市渔业养殖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规划,到年,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将达到13-15处,海洋牧场产值突破14亿元。 探访2:红岛码头 蛤蜊肥美日捕10万斤 来青岛旅游的人,大都知道啤酒配蛤蜊。而皮薄肉嫩的红岛蛤蜊,称得上是青岛小海鲜里的一绝。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蛤蜊也进入收获季节。4月29日上午8点,记者在红岛渔港码头看到,满载着蛤蜊的渔船不断靠岸,让码头变得热闹起来。从船只出海捕捞到上岸销售,再到进入市民视野之中,每一斤蛤蜊都需要经过搅、筛、洗、泡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渔民介绍,封海前许多商贩加大了预订量,平均一天就有8万斤蛤蜊上岸,到正式休渔后,每天的捕捞量将增加到10万斤以上。渔民赵宇昌介绍,今年的蛤蜊受海星影响减产已成定局。不过总体产量还是能满足市民日常需求。以前最多每天能上岸20万斤,现在的数量可能要减少。另外今年蛤蜊的价格也比往年贵,每斤要贵1到2元。 赵宇昌介绍,现在正是蛤蜊肥的时候,五一后将迎来蛤蜊收获的高峰期,整个收获期将持续到9月份。“现在市场上虽然也有来自大连、秦皇岛等地的蛤蜊,但卖得最好的还是咱们本地蛤蜊。皮薄肉肥、泥沙少还新鲜,大家都认红岛蛤蜊。”城阳海鲜批发市场的一名商贩说。 探访3:胶州湾 春海参上市每斤70元 “目前散养在海底的海参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一条养殖船一天能捕捞上千斤。”海参养殖户陈成英介绍,今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很不错,随着底播养殖海参面积的不断扩大,整个胶州湾养殖区的产量比往年有所增加。 4月29日中午,陈成英和几个渔民驾驶渔船来到养殖区域,两名蛙人经过数小时的作业,捕捞上来0多斤鲜海参。陈成英兴奋地说,胶州湾海域除了蛤蜊、海蛎子养殖区外,还有上万亩的海参养殖区,他自己的海参养殖面积就超过了0亩。由于海参销路不愁,加上捕捞时要看天气进行,所以海鲜商贩需要提前预订才能安排捕捞。 “胶州湾的海参养殖,基本上都是采用底播的自然养殖方式。就是把海参苗放到深10米左右的海底,让其自然生长3年以上才开始收获,也有自然生长超过7年的,最大的海参重量能达到1斤多。”陈成英介绍,整个春天和秋天,都是海参快速生长的季节,其中休渔期间收获量最大,从4月一直到6月,都是春海参的收获季,目前每天都有大量的海参从胶州湾各码头上岸运往市场,价格基本和往年持平,平均一斤70元左右。 “今年的头茬鲜海参开始收获,每天都有大量的鲜海参运往市场。”即墨海参养殖户何大士介绍,今年春海参相比去年产量有所增加,这几天他们都在忙着出货,捕捞上来的新鲜海参,被直接装车运往青岛各大水产市场。记者了解到,青岛的海参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崂山和即墨等地,目前已经到了收获季,今年春海参的平均价格在40元到80元每斤,为休渔期间市民餐桌增添了不少鲜味。由于海参养殖户过于分散,总的数量不好统计,根据几个较大的养殖基地收获量和市场销售情况估算,每天至少有5万斤新鲜海参被运往市场。 探访4:鳌山湾 5万斤黑头鱼开始收获 “以前村里没有养殖黑头鱼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黑头鱼海水养殖技术日渐成熟。经过几年的试养,今年将有大量黑头鱼上岸,满足市民休渔期的需要。”日前,即墨鳌山卫街道七沟二村渔民苗先生驾船来到养殖区域,开始忙着捕捞网箱内的黑头鱼,一上午时间,十几个渔筐就装满了黑头鱼。 记者了解到,在鳌山湾这片海域,零零散散有几处养殖黑头鱼的,年产量大约在5万斤,五一前后就开始收获,由于产量不大,所以销路基本不用发愁,每天上岸的上千斤黑头鱼会被运往青岛的各大市场。“刚上岸的黑头鱼大都在1斤左右,批发价格一般在40元左右,市场上零售价格在50元左右。”苗先生说。 “黑头鱼主要是南方地区养殖,青岛的西海岸新区、即墨等地有少量养殖,但是价格比南方高。”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市场上在售养殖黑头鱼七成为南方的,主要来自江浙及福建地区。黑头鱼一般在海底礁石区域活动,所以市场上卖的野生黑头鱼多数都是钓获的。近年来,随着我市黑头鱼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市场上的本地养殖黑头鱼也多了起来。 来源 青岛早报记者陈勇康晓欢通讯员孙兵兵 编辑 赵彤 来源:青岛早报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feihaimaz.com/dwwzfb/12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网络小说排行前五,庆诡九第我,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